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彦龙教授研发井下紧急避险救生舱

2014-04-14 19:45:20 admin 332
来源:《南京日报》记者 许琴 / 时间:2013-4-15 15:16:36
  据南报网2013年4月14日讯 3月29日和4月1日,吉林八宝煤矿相继发生两次瓦斯爆炸,造成35人遇难。此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建设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为矿难发生时无法及时逃离的人员提供庇护所。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蒋彦龙告诉记者,目前,矿难中90%的伤亡都是矿难发生后的二次伤亡。如果管理者按照要求,做好井下避难系统建设,完全可避免悲剧发生。
  2010年开始,蒋彦龙开始从事井下救生舱研发。2011年,由他牵头研发的纯国产救生舱走向市场。这种救生舱可供矿难、地震等重大事故发生时,12人安全生活5天5夜。
  航空技术在井下“开花结果”
  今年36岁的蒋彦龙是南航人机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在南航,很多学生都知道蒋彦龙,31岁评上教授,32岁当上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南航*年轻的博导,曾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喜爱的老师”、“我*难忘的老师”。
  蒋彦龙一直从事飞行器环境控制与安全救生技术、密闭有限空间环境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2010年,一家矿井救援技术研发试点单位找到他,希望他运用在密闭空间环境控制方面的技术,攻克矿用救生舱的研制难题,蒋彦龙接下了这个任务。
  因为国内没有矿用救生舱的制造标准,*初的科研设计中,蒋彦龙和他的科研团队面临很多未知的挑战。比如,在航空领域,舱体内空气净化靠电提供动力。但在矿井下,为了避免产生电火花,不能使用电源。经过反复的理论设计和实验验证,蒋彦龙*终采用液态二氧化碳气瓶的压力解决了密闭空间内空气净化的动力问题。
  救生舱初步完成后,必须经过真人舱内试验。每次试验的时间是120小时。5天5夜,吃喝拉撒全在舱内。有时蒋彦龙和他的团队亲自进舱试验。蒋彦龙告诉记者,这个过程很艰苦,但每次总会发现一些要完善的细节。在累计2000多个小时的真人试验后,救生舱的性能基本稳定,拥有了15项专利技术。
  产品打破国外公司垄断
  2011年,带着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蒋彦龙创办南京玖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江宁设立生产基地。近日,记者在江宁区公司的生产基地,体验了一次模拟井下生存救援的“演习”。
  救生舱约有10米长,1.7米高,远看像火车车厢。穿过屏蔽有害气体的过渡室,进入中央生活室,铁皮包裹的密闭室内存放了食物、饮用水及应急药物,通过后端设备室的自动环境净化装置,室内开始自动供氧,气温也逐步稳定在30℃左右。
  产品进入市场后,广受好评。目前国内有10多家生产厂家采用他们的核心技术。在这之前,国内的救生舱基本靠进口。位于江宁的生产基地现主要从事核心零部件生产。2011年,短短两个月时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500万元。去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首页
产品
案例
电话
联系